
1952年,11月台北。
一间办公室内,灯火通明。
冬日凛冽的寒风拍打在窗户玻璃上,阵阵逼人的寒气沁人骨髓,似乎预示着世界某个角落中的残酷现实。
一个男人神色焦灼,在办公室内走来走去,岁月侵蚀了他的面庞,皱纹爬上眼角眉梢,这几年来,他已经显得愈发苍老。
这个男人,便是蒋介石。
几年前,在解放军的强力攻势下,国民党败退台湾,新中国成立,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。
按理说,蒋介石与我党以及解放军之间,有着不共戴天之仇。
但这天,他却久久不能入眠,因为他在等待一封与解放军有关的战报...
收到战报后,蒋介石似乎松了一口气,又微微一笑,瘫坐在椅子上,说出了十五个字的评价。
这十五个字,字字精准。
蒋介石说了什么?他在关注哪一场战役?这场战争背后,又有着怎样的故事?
想要知道这一切,不妨一同回到那个不平凡的冬天...
突来战报:蒋介石的十五字评价
对于世界而言,195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,一场僵持许久的战争仍未结束,东方与西方的对峙拉开大幕。
对中国而言,这更是艰苦卓绝的一年,泪水与鲜血铸成了鲜艳的功勋,被牢牢铭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之上。
枪炮、牺牲、荣光,变幻的风云与坚守的渴望,全都沉甸甸压在了这个崭新国家的宽厚臂膀之上。
新中国成立没多久,抗美援朝战争爆发,中国志愿军远赴朝鲜,浴血奋战。
这场战争牵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,就连海峡对岸的蒋介石也不例外。
1952年的冬天,蒋介石守在台北,焦灼等待着一份特殊的战报,那便是上甘岭战役的最后结果。
他时时关注着解放军的最新动态,一来是为了民族的利益,也是为了探听中共领导的新中国化解危机的能力;二来或许更是心有不甘,想要看看解放军的真实本领。
要知道,正是因为这支骁勇无比的军队,才使他不得不仓惶逃窜,退至台湾。
蒋介石不明白,明明自己的军队有更先进的武器,为什么最后会输给看似装备平平无奇的解放军。
这个问题困扰了他许久,因此,即便新中国成立后,他也始终在默默关注着这支军队。
与一般人所想象的不同,蒋介石与解放军之间,不止有摩擦与冲突,实际上还有着一次特殊的“合作”。
种种事迹表明,蒋介石对解放军的情绪似乎十分复杂,其中,甚至有由衷的欣赏。
20世纪70年代,南越阮文绍试图抢占中国的南海资源,因而派遣舰队进入了西沙诸岛的领域。
为了守卫疆土,尽快赶到南海,我军海军决定改变过去绕道的航线,直接通过台湾海峡,直奔南海。
而这么做,势必会进入国民党的地盘。要知道,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,两岸一直处于敌对的状态中,甚至只是大陆的渔船路过,都会遭到炮击。
可国土的安危高于一切,中国军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依然决定按原计划行动。
很快,舰队到达了东引岛,那是台湾的军事要塞,而蒋介石也在同时收到了汇报。
